莊子說:狗不以善吠為良,人不以善言為賢。這句話不錯,但常有人拿它來教導人:說話是一種本能,不說是一種本事。似乎沉默是金就永遠正確。這個思想我一直不茍同。
我在想,如果你養(yǎng)個看門狗,夜里小偷光顧,而狗不吠,這個狗會是良狗嗎?
我們知道,一個人說話是他思想修養(yǎng)的表現(xiàn),如果他不說話,你能知道他賢嗎?
還有人把魯迅搬出來,魯迅說:當我沉默著的時候,我覺得充實;我將開口,同時感到空虛。用這句話來證明沉默是金就好,難道魯迅的《吶喊》你聽不到嗎?
其實許多名人名言,都是經(jīng)驗和智慧的提煉,給人以很好的啟迪,我們常拿來說明一些相同的思想,是很好的應用,但有些人常以偏概全、顛倒黑白,拿來證明自己不全面的思想,就不對。比如一個名人說:6是實數(shù),可你硬拿來說明:實數(shù)是6,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。生活中這種人可不少,他們常常固執(zhí)己見,夸夸其談,短時間有時還真能糊弄人,如果你讓他把他的觀點思想寫成文章,來教育大家,他就會狡辯說:寫成文章太累,我不愿累。其實他自己也知道,自己的思想不全面,只能糊弄個別人罷了。
拋開邏輯上的錯誤,僅從沉默是金本身的思想來說,有時就不一定對,值得大家探討。
我很欣賞范仲淹的“寧鳴而死不默而生”的思想,如果他也沉默是金,那么中華文明史上還有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精神財富嗎?
我想,最好一個人能善言,也能善行,做到王陽明要求的“知行合一”為最好。
?。ㄗ髡撸惐粳F(xiàn),筆名,東方君子) |
|